瑞新油泥熱解處理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能源的需求如日增加,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的石油因此進入大發展時期。然而,在石油開采、儲存及生產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油泥,這些油泥體積龐大,不僅含有石油資源,而且還含大量的放射性元素、二噁英、病原菌等難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油泥中含有水、無機物以及大量油品,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十五”末總的石油儲存量達到6000×104 t,油泥產生量達(10~44)×104 t/a。這些污泥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置,隨意排放將會給環境和人們生活造成極大傷害。因此,開展含油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研究,既可實施油泥砂資源化利用,同時也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方針和循環經濟的要求
1污油泥的來源
污油泥是石油開發、 生產、 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根據來源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①油氣開采產生污油泥: 鉆井開采; 廢棄的鉆井泥漿和鉆井巖屑等;
②油品運輸、 儲存產生污油泥: 儲油罐、 儲水罐、 容器等;
③油品加工產生三泥: 隔油池底泥、 浮選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
2污油泥的危害
① 污油泥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耕地的同時污染周邊環境, 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隨動植物吸收富集、 食物鏈傳遞而Z終危害人類健康。
②污油泥中含油量較高, 是廢物中的寶貴資源, 如果不進行回收, 會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
③大量的污油泥如果不采用適當的工藝方法加以合理處置, 按照Z新環保法 “按日連續計
罰” 的處罰規定又給企業帶來經濟負擔。
3油泥基本特征及類型
油泥性質多種多樣,種類繁多,成因復雜,而且,油泥大都是水、泥、油以及其他雜志等的混合物,處理比較困難。油泥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棕黑色的落地油泥,有含水率較高的罐底油泥,有煉油廠產生的含油污泥,有地面溢油等。
1地面溢油
油氣田區域范圍內,包括沿海、農用、砂石等土壤,容易出現地面溢出油,地面溢出油包括原油、成品油如汽車油、煤油等。油氣田產生地面溢油的環節很多,采油過程油管斷裂,采油過程抽油機出現問題,采油過程中其他問題,鉆井過程中起下鉆作業、試井、井噴、清理鉆井設備; 抽油機停產進行作業檢修; 原油集輸過程中集輸管線斷裂引起的泄漏以及原油煉制加工等環節均能產生地面溢油,從而形成油泥。
2落地油泥
油田生產過程中,會有部分石油無法充分利用及回收,泄露到地上;在石油運輸過程中,也會有石油泄露到地上或由于運輸過程中出現事故也會導致石油泄露,除此之外,石油裝置及油井拆卸過程中出現的滴油、跑油、冒油等也會泄露部分石油在地上,油井井噴或放噴后部分石油無法回收也會落到地上,形成有原油氣味的落地油泥。落地油泥由于與泥混合,多成棕黑色,且水分大。
3罐底油泥
石油儲運過程,其實會造成很多的石油污染,除卻運輸過程出現的泄露,存儲過程也會有污染,存儲時間長、存儲不當都會有油品污染出現,存儲時間長,石油中特別是原油中高熔點蠟、瀝青質、膠質和所夾帶的沙粒、泥土、重金屬鹽類等無機雜質因密度差便會和水一起沉降積累在油罐底部,形成又黑又稠的膠狀物質層,這些膠狀物職稱大概有石油儲量的1%-2%,而且,加之時間長,混合各種物質,容易有有害氣體產生,切沉積物中含油量很高,是比較嚴重的油品污染,即罐底油泥。
4煉油廠含油污泥
煉油廠的油污泥產生量很大,而且,油污泥含量復雜,降解難,沉降難,濃縮難,處理難,煉油廠污水處理系統會產生大量的油污泥,被稱為三泥:隔油池的底泥、浮選池浮渣、剩余活性污泥。煉油廠含油污泥的性質復雜,處理非常難,技術處理難度比較大,是影響我國環境的重要殺手,也是煉油行業的環保殺手。
1油泥處理工藝基本類型及發展現狀
油泥中的油品成分會揮發到大氣中,造成大氣污染,同時油泥被雨水沖刷,其中的油品隨雨水進入自然水體中,造成水體污染,水體滲入的土壤繼續被污染,破壞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動植物,
對這種含油污泥,幾年來,瑞新技術團隊調研很多個油泥處理工程,基于油泥的特性研發出油泥的無害化、資源化、清潔化熱解處理技術。
熱解裝置
工藝流程
熱解處理技術指油泥在無氧的條件下,被加熱到水的沸點與烴類物質的裂解溫度之間,此時烴類和大分子有機物將解吸,然后在閃蒸塔里,其中輕質烴和水通過蒸發冷凝的方式回收,重質烴類和無機物將以泥漿的形式,從分離塔中取出,并進行固、液重新分離,之后將重質烴類回收。因此,能較為有效的回收油泥里的石油資源,而且還不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物,從而實現了油泥的資源化以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此外,由于油泥的熱解技術的溫度處于中、低溫度的還原環境中,因此,不易于二噁英等有有毒、有害物質生成,而且還有利于回收的石油質量品質的提高,也有利于重金屬等物質的穩定化作用。